一纸冻结通知:六年的努力变成了“股权废纸”
花了330亿真金白银,从2018年开始着手收购,一路磕磕绊绊终于拿下了全部控股,闻泰泰科技为了安世半导体,差点拿掉半条命。
谁能想到,最开始的期待、努力和梦想,最终竟变成了一场明明白白、堂而皇之的“合法抢劫”。这家百分百由中资控股的半导体公司,忽然被荷兰政府扔到“砧板”上,根本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。
那天,创始人张学正刚到公司门口,连董事会的大门都还没来得及走进去,就被保安拦在了门外头。
等到后来,他才知道自己已经被挪出了董事会,而手里的股份也被硬塞进了第三方托管人的手中。
中国的资本如今只剩下一点分红的权利,公司未来怎么规划、订单怎么获取、技术怎么升级,根本就轮不到他们发表意见。
消息一发出去,A股市场立马就慌了神,闻泰科技的股价连续两天都跌停,屏幕上的绿色数字跳得人头皮发麻,百亿市值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,半天工夫就没啦。
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觉得不太爽,赶紧发个声明挺场面的,表明要维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,可到了荷兰法院门口,连个回音都听不见。
想维权?光靠跨国打官司,整个流程要折腾好几年,那可是一条看得见的难走路。
一翻时间线,满满都是盘算的痕迹,根本就不是啥“临时决定”。
9月29号,欧盟的27个国家刚刚在布鲁塞尔签了那个半导体联盟的宣言,现场一帮人围着桌子喊得热火朝天,说要投入资金,打造属于欧洲的芯片产业,少点依赖外头的货。
结果第二天,荷兰经济部那份被冻结的通知单,像事先准备好的模版似的,就这么飞到了安世半导体的总部。
那冻结令写得明明白白,全球三十个分支的资产全都被封了,银行账户咋都开不了,生产用的设备也别想搬走,期限足足锁了整整一年。
安世在德国、法国的分公司,当天就有荷兰官员上门贴封条,员工连电脑里的文件都不能复制,场面跟电影里查封的场景差不多。
10月1日那事儿,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啊,安世的三个外籍高管平时跟张学正关系还不错,结果突然集体变脸,跑到阿姆斯特丹的上诉法院企业法庭,递交了关于公司调查和采取临时措施的紧急请求,说是要“调查公司潜在风险”。
法院啥都没要证据,就当场啪的一下就决定了,还迅速发了个文件,停掉了张学正的职务。顺带还安排了个叫范德森的国外董事进入,他手里握着“否决权”,公司一切重要决策没有他点头就不能算数。
一套组合拳下去,那家市值上百亿的中国企业,就这么被别人给顶了去。
公司内部的群里哄哄闹闹,大家都在议论纷纷,有的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跑掉,有的搞不懂,挺好的企业咋就会遭遇这样的对待。
这根本不是什么商业冲突,明显就是事先编好的剧本,等着中国企业把资产都搬过来,然后再动手抢走罢了。
幕后操控的美国影子:老把戏一样的围堵芯片行动
荷兰人这么挺硬,腰板是美国人给的,这事情早就有端倪,圈里的人其实都猜到了。
今年6月,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爆料说,美国商务部私底下告诉荷兰政府,要加强半导体出口的限制措施,特别提到了“实体清单企业的子公司”。
这次的新规到底有多严?以前只要母公司没在清单上,子公司还能照常运营,现在可不一样,只要实体清单上的企业持股超过50%,连子公司的技术、设备、订单都得受到严格管控。
去年,闻泰科技因为在半导体行业的迅猛扩展,被美国列入了这个清单,作为全资子公司的安世,也自然成了主要关注的对象。
到九月底,美国的新规定一出台,荷兰好像就像接到了“发令枪”,这配合得跟天衣无缝似的,让人不由得想起去年另一件事,那时候美国要求荷兰的ASML公司暂停对中国出口先进的EUV光刻机。
起初,ASML还说这样的限制会影响到企业的利益,可没多久,这公司就悄悄关闭了设备的出口许可,连之前签好的合同也被撕了个粉碎。
到底是安世半导体哪点让他们感到忌惮呢?难不成是发展太快,还是技术实力太强让人觉得害怕?
自从中方企业接手以后,便在荷兰这块土地上不断奋斗,经济、社会等多个方面都挺积极地发挥作用,为荷兰的进步提供了不少支持,收获也算挺丰厚。
为了扩大产能,在荷兰埃因霍温新建了一座工厂,招聘了上千名本地员工;为了减轻企业压力,还提前五年偿还了银行贷款,节省了上千万的利息费用。
在技术水平和市场表现上,安世真是越战越勇,从中资接手的时候还在第11名,到如今已经跃升到全球半导体封测企业的前三名,真是挺厉害的。
去年一整年,公司实现了23亿的净利润,成了闻泰科技最挣钱的板块。今年一季度,闻泰直接把手机ODM业务卖给了立讯精密,把所得的钱全部投到安世,打算在半导体行业下大力耕耘。
股权交割刚刚结束没多久,荷兰方面就亮出了这把“刀”,他们的理由听上去挺正式的,说是为了“保障欧洲汽车和消费电子芯片的供应”。其实呢,主要是担心万一遇到紧急状况芯片供应中断,所以提前做准备,也算是未雨绸缪吧。
稍微了解行业的人都知道,安世这些年来在欧洲的供货一直没中断,就算是在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的时候,也优先满足了宝马和大众的芯片需求,这个理由谁会上当呢?
简单说嘛,就是看不顺眼中国芯片行业崛起,从光刻机到光刻胶,再到设计软件EDA和制造设备,这些领域的封锁始终没停止过,美国带头的封锁一点都没松懈。
到了2023年,美国有心不良地搞了个“芯片四方联盟”,试图拉拢日本、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,搞个包围圈,想一起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的限制措施。
这次又让荷兰出手去抢公司,安世不过是他们的一步棋罢了,目标就是把中国的芯片产业牢牢锁在“低端”这块,永远甩不开跟他们竞争的差距。
应对措施和警示:资产的安全不能光靠“空头承诺”
荷兰这招一出,许多在海外有投资的中国公司都感觉不太踏实。
早在2023年,那会儿就有个先例,一家中国新能源公司在德国的电池厂,突然被德国经济部以“国家安全审查”名义插手,直接叫停了运营,发展道路也被硬生生堵住了。
海关把原材料扣下来,工人们就没法开始工作,查了大半年,反倒没查出啥“安全隐患”。最后也没个明确解释,只让企业“做好内部审查”。
这种“莫须有”似的打压,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拿手招数,幸好中国不给他们搞得得意,商务部迅速制定了反制措施,直接发文禁止安氏半导体在中国的子公司出口某些特定的元器件。
安世在广东东莞有一座占地8万平方米的封装厂,专门负责芯片的最后一环加工,欧洲许多汽车制造商所用的芯片,都从这里发出去,直奔欧洲那边。
要想拿到芯片,得看中方的态度怎么样,是否会批准,反制的措施是不是会放松,都算是关键因素。别人的意愿没那么重要,主要还得看中方的策略和立场来决定。
10月18日,有消息传出,安世半导体中国区的全体员工昨天收到通知,内容是荷兰总部突然宣布不再向中国区的员工发放工资,公司的系统权限也被全部取消,导致办公受到很大影响。
对于这个情况,回应表示:“今天早上确实中国团队的账户被封,原因目前不清楚,不过部分账户已经恢复了。考虑到紧急情况下欧洲或许会断开系统、资金链,中国区不得不采取自主措施,加快国内供应链的联通,保障国内客户的供货。”至于安世半导体不再支付中国员工工资的市场传言,闻泰科技目前没有做出直接回应。
这次反击真是打得漂亮,挺过瘾。中国的芯片产业从未被吓倒,压力越大,越要奋力向前;封堵越紧,反而更得想办法突破。
美国和荷兰以为靠封锁就能挡住我们,殊不知他们错了。表面看是阻碍,实际上反倒成了推动力,勇敢越过这块“顽石”,前面会有更高更远的发展台阶等着咱。
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我们没有外援,照样搞出了原子弹和氢弹,现在我们有更多的人才、更多的资金、更加完整的产业链,没理由搞不定芯片。
中国芯片的春天,绝对不会被这些小动作打挡住,反倒会因为这些困难,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中国十大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