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生前一直被媒体认为只有一个妻子,但是离世后,几个子女争夺遗产才被爆出与女下属杜建英的感情。
而宗庆后早年在采访中也可以看出,他对原配的态度。
时代的选择宗庆后和施幼贞的故事,简单来说就是时代的车辙。
宗庆后出生在1945年,早年的生活并不顺遂。
因为那个时代背景,他下乡了整整15年,直到三十多岁时,才从农场返城。
好不容易返城了,他的终身大事,又成了家人和邻居们操心的事儿。
展开剩余89%其中有一位邻居,就给宗庆后介绍了施幼珍。
施幼珍同样也是一位回城知青,她长相端正,工作也稳定,和宗庆后的家庭背景也比较相似。
两人经邻居介绍见面后,宗庆后对施幼珍并没有太多感觉,可见并不是很满意。
他后来在接受采访时,大致原话是:介绍人一直盯着,然后就成了。
从他平淡的表述中,我们能感觉到,这桩婚姻对他来说,更多的像是完成的一项“任务”。
毕竟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,人们到了一定年龄,结婚生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。
而施幼珍呢,她对宗庆后的第一印象还不错。
她觉得宗庆后看起来干净、模样端正,是个老实人。
在那个年代,大家找对象,更看重对方的人品和踏实程度。
施幼珍也没去打听宗庆后的工资,更没看他的家底,就觉得这个人靠谱。
于是,两人在隔年的5月1日,步入了婚姻的殿堂。
婚后,宗庆后和施幼贞因为相同的下乡经历,话题越来越多。
宗庆后知道下乡生活的辛苦,他不敢想象施幼贞这样柔柔弱弱的姑娘,是如何独自一人生活十多年的。
这也让他看到了施幼珍清秀外表下的坚韧,两个人的心也越来越近,颇有些先婚后爱的意思。
自此他开始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,决心不会再让施幼贞吃一点苦。
他先是在学校的校办工厂当推销员,每天骑着自行车,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。
而施幼珍则默默地操持着家里的一切,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随着两人感情的升温,两年后,他们的女儿宗馥莉出生了。
女儿的降临,让宗庆后高兴的晕头转向的,但同时,也感到了更大的压力。
他开始加倍努力地工作,誓要给妻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。
很快,宗庆后就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。
1987年,他承包了杭州上城区的一家校办企业经销部,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之路。
最开始,他代销汽水、棒冰等小商品,后来发现儿童营养液市场有很大的潜力。
于是就带领团队,研发出了娃哈哈儿童营养液。
这款产品一经推出,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,娃哈哈的名声也逐渐打响。
随着娃哈哈的不断发展壮大,宗庆后越来越忙,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业中。
此时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务,基本都由施幼珍一人承担。
施幼珍绝对算的上是一位贤内助,她不仅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,还能在宗庆后迷茫时为他指点迷津。
虽然她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,但娃哈哈的壮大,绝对离不开这位女主人的付出。
所以我觉得如果用爱,去形容他们那时的婚姻都显得肤浅。
那会儿的他们应该说是步调一致的合作伙伴,是相濡以沫的亲人爱人。
可宗庆后在外面应酬越来越多,他和施幼贞的故事中,开始出现了新的角色。
欲望的诱惑在宗庆后的身边,开始出现了一些别的女性,比如杜建英。
在宗庆后和施幼珍后来的一些采访中,我们也可以窥见他们婚姻的转变。
曾经有一次,主持人李湘采访宗庆后,问他:“你是家里领导吗?”
宗庆后回答说:“我是”,但紧接着又说“但我啥也不管”。
从这句话中,我们能感觉到,在这个家庭中,宗庆后虽然名义上是一家之主。
但实际上,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是施幼珍在操持。
但这并不是施幼贞强势,而是两人其实已经开启了一种,各过各的生活状态。
虽然在一个屋檐下,但彼此之间的交集并不多。
他们从相濡以沫到少有交集,也才不过几年,实在让人唏嘘。
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施幼贞是因为不爱,所以才能不在意,但其实并非如此。
她曾在一次采访时,谈到过对宗庆后的看法。
她说,宗庆后在家里是老大,从小父母对他的关爱就比较少。
在农村下乡的时候,逢年过节,别人的父母都会给孩子寄点东西,可他的父母从来没有给他寄过。
所以,她很同情宗庆后,这么多年来,一直想在爱这方面多弥补他。
而且,她还表示,不管宗庆后以后变成什么样的人,她都会一直关爱他。
施幼珍的这番话,无不透露出对宗庆后的爱惜。
可是婚姻始终要面对爱和欲这个肤浅的话题,一个人的包容终究无法使婚姻圆满。
但其实无论宗庆后对施幼贞是出于什么样的感情,那条时代的车辙也都已经随着主角的离世而消失不见了。
结语回顾宗庆后和施幼珍的婚姻,我们能看到时代的烙印,也能看到人性的复杂。
他们的婚姻,一开始是时代的选择,但后来也无情的沦落为欲望的泡沫。
对于施幼珍来说,她一辈子默默付出,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家庭。
虽然她的婚姻没有善始善终,但是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。
而宗庆后,虽然美人江山全都在手,却在去世后沦为了大众的谈资。
这也让我们看到,再成功的人,在面对家庭和婚姻问题时,如果处理不当,都会沦为笑话。
对于宗庆后和施幼珍的这段婚姻,你们有什么看法呢?
发布于:河南省中国十大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